艺术天地
 
艺术天地 >>更多
艺术天地
李翔
发布者:zhongshu  来源:《中国艺术博览》杂志  发布时间:2018-4-24

    李翔  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临沂。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全国政协委员,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,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,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油画学会理事,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,第四届、第五届、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。为中国文化名人和中宣部“四个一批”人才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先后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。多年来勤奋努力,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,参加过许多全国性重要展览。组织并主持过许多全国、全军性的美术展览和学术研究活动并多次担任全国、全军美展评委。

    作品曾在第八届、第九届、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获奖,于全国第二届速写大赛获一等奖,作品选入全国中国画百年大展和首届、第二届、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。代表作品有《红色乐章》《画兵》《父老乡亲》《原乡》《扎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妈》《南沙天浴》《母亲•母亲》《南海•南海》等。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收藏机构收藏,出版作品集多部。


道法自然  物我浑化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读李翔山水画

文|刘丽芳

    自古以来,中国山水画多出自文人士大夫之手,因为它本身承载着文人的审美理想和精神意趣,以及浪漫的情怀,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密切关联。即便到了几千年以后,人们对山水画的认识产生了很多变化,但在精神意蕴上依然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滋养。对于画家李翔而言,对此有着更深的感受,认为山水画就是哲学和诗歌,无论绘画语言如何求新求变,都不能远离中国文化的根基。

    李翔的山水画不是在表现山川的壮丽和雄阔,而是着意于富有情趣的温润山景。它可以是树木葱茏,山色空濛,也可以是小桥流水,云烟缥缈。只是在轻描淡写的笔墨间,荡漾着虚静空灵的哲学意味。这种奇妙的感觉,只有在佛道思想的诠释中能找到。作为中国文化体系中最富特色的古典哲学,一向讲求顺应自然,天人合一的宇宙观。老子云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一句话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揭示出自然万物要遵循自然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。这里所强调的是以人合天,而不是以天合人;是天人和谐,而不是人定胜天,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相谐,浑化一体。而在禅宗看来,佛性本有,见性成佛,天地万物各安其所,人在其中各行其是,最终可达到彼此的相安和互融。画家正是从这些哲学的层面理解山水的精神要义,常常通过虚实相生的物象,表现峰回路转、无穷无尽、迷离朦胧的山水,画里画外含蓄地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。


李翔分明还是山林好.jpg


 李翔  《分明还是山林好》

    李翔善于捕捉山水的诗性意味,他将诗情和画意相互融合,借以表达他的生命感悟。当他身临名山大川,徜徉于林下泉石,往往滋生出浪漫的情致。他笔下的山水不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,而是酝酿了一种心情,几许诗意。于是,在他的画中蕴含了“落叶满空山,何处寻行迹”的空寂,也展露出“空山无人,水流花开”的自在,以及“万古长空,一朝风月”的时空交集。那些清幽的画面,宛若无言的诗行,寄予了内心无限的感怀。画中的空与静,亦是中国诗歌所追求的至高境界,犹如开辟了一个空灵旷远的世界,自有灵气往来其间。正如清人黄钺所云:“栩栩欲动,落落不群。空兮灵兮,元气絪缊。骨疏神密,外合中分。自饶韵致,非关烟云。香销炉中,不火而薰。鸡鸣桑颠,清扬远闻。”在这样的意境中,除了感受山水的美感以外,还浮动着悠长的诗意,玄妙的禅思,从精神内蕴上完全体现了诗情和禅意的互融。


李翔--《意彩陕北》.jpg


 李翔  《意彩陕北》

    李翔不仅在传统文化的探寻艺术精神的核心,同时在技法表现上也以传统的写意形式为基础,有时会融入古人的没骨画法。他认为写意山水讲求的不是形的逼真和具象,而在于营造一种气氛和感觉,所以从不在每一个细节上过于雕琢,而注重画面整体的美感,有时甚至是虚化的体现,通过巧妙留白和笔墨渲染达到空寂迷蒙的山水意境。有个画家看到他的山水画说:“仔细看没有一笔重复的,笔墨相当讲究。‘至虚为实’是老子哲学的一个经典语句,他体会很深。”他作品中的山水,常常用色线勾勒,以大块面的淡绿色渲染而成。这种弱化线条的画法显然受到明代大家董其昌没骨山水画风的影响,追求空濛清奇的审美风格。他画中的山水多山岚、湿雨和草木,轻薄的雾气托起连绵的山峦,树木也迎合着烟云的气势,呈现一派苍茫之景。隐约可见的山路流泉,有着峰回路转的迂回之势。疏密有致的空间感,虚实相生的笔墨表现,使画面充满了灵动和淋漓的气韵。画家遵循着唯道集虚的哲学理念,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和天性的解放,笔墨放松而又恣意,更能体现出山水的写意精神。

    在尊重传统的同时,李翔是主张创新的,他认为成功的画家本身都具有创新意识,都有符合个人性格的艺术风貌,这样的作品才富有生命力。这些年的学习探索中,他坚持博览群书,拓展自己的知识面,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。同时,也从推理和想象中,寻找与众不同的灵感和构思。当然,他还将自己的审美视角延伸到西方艺术领域中,借鉴外国版画、油画、当代艺术中的审美元素。这些年来,他对西方绘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,将它们的结构、造型、色彩、光感恰当地切换到写意山水的技法形式中。他作品所流露出的淡雅和朦胧,在某种程度上深受印象派的影响,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,概括简化了山水的形和轮廓,笔墨显得随意和自由。在构图方面,画家多选取山水的某个场景来处理画面,通过光和色的变化,最终达到山水美的极致。同时,他在色彩表现上,摒弃了传统的“随类赋彩”的观念,捕捉光在山水中造成的色彩变化,以及所产生的视觉感受,使画面色调呈现出丰富变幻的淡绿色。这种淡彩不是西方的,但借鉴了西方色彩理论,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。


李翔-《云隔青山几多重》.jpg


 李翔  《云隔青山几多重》

    在几十年的绘画实践中,李翔以中国古典哲学为根本,以传统文人的审美理想为参照,探寻着当代写意山水画的文化和诗意。在他的意识中,山水画不只是自然的再现和重复,而是凝结了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内心向往,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。“技近乎于道”在笔墨表现方面,他一向重视技法与技巧的玩味,更注重心绪的表达,营造富有内涵的山水之境。李翔尽管在形式上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某些元素,但从本质上从未脱离中国文化的浸润,并在这一前提下,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笔墨个性,在当代山水画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

笃守虚静写烟云

文|唐戈亮

    中国传统山水画,有浅绛山水和青绿山水两条主线。20世纪以来,西方绘画的色彩与光色理念传入中国,开启了由林风眠、吴冠中等,用色彩改造传统绘画的探索。其成就被后世所认同,但也不乏微词。在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中,李翔的绘画实践引人注目,他吸收了浅绛山水与青绿山水的精髓,加上自己的审美体验,画出了山川的精神内蕴,体现出深厚的传统修养与过人的艺术胆识。


李翔-《春梦春晖》-24cmX27cm-2012年.jpg


李翔《春梦春晖》

    李翔精研传统山水,对古代经典如数家珍,他从宋代山水中挖掘到“平淡天真”的诗性特点,从元代山水中借鉴到特有的笔墨形式,又从明清山水中追寻相对独立的笔墨个性,最终使山水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相互契合,构建了深具文人品格的绘画主张。那些幽淡空灵的画面,在内蕴上凝集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,以及超然物外的禅学意味,表现出浓郁的个性化气息。佛道所讲求的虚静之说,体现在画面中则为清净雅淡的意境。他笔下的山水流溢着“透似薄纱,淡如冷月”(董其昌语)般的朦胧之美,使画面浮动着文人的书卷气。这种极富诗意的审美表达,完全尊崇了古代文人的美学理想,将山水的气韵和诗情相结合,不迎合世俗的眼,而追寻清新脱俗的个性化表达。

    作为绘画语言的探索者,李翔更注重笔墨的书写性,追求心手相畅的完美境界。出众的书法功夫,使他在线的运行中能够游刃有余,收放自如,或蜿蜒起伏,或生涩老辣,或笔笔相连,呈现出颇为丰富的线条表现,将个人的情感通过线的游弋抒发出来。每一根线条都代表了心灵的轨迹,敏感而又概括,率性而又本真,直接关联着画家内心的山水情怀。笔笔含阴阳,笔笔不一样,正如古人所云:“凡画,气韵本乎游心,神采生于用笔,用笔之难,断可识矣。故爱宾称唯王献之能为一笔书,陆探微能为一笔画。无适一篇之文,一物之像,而能一笔可就也。乃是自始及终,笔有朝揖,连绵相属,气脉不断,所以意在笔先,笔周意内,画尽意在,像应神全。”所以,画家总是在有限的题材内,借笔墨宣泄情感,并构成了山水意象性的特点。


李翔-《家在苍茫绿雨中》-69cmX47cm-2015年.jpg


李翔 《家在苍茫绿雨中》

    在艺术实践中,李翔十分重视写生,主张走到自然中去,面向锦绣山河抒写自己的感受。他认为写生就是创作,写生中不可能画同一个地方,因此也就不必重复自己。在与山川同呼吸的过程中,画家获得了情感的冲动和创造的契机,甚至达到了心物感应的状态,于是就产生了“迹化”式的飞跃,将客观自然演绎为心中的山水之象。恰如梵高所言:“艺术,这就是人被加到自然里去,这自然是他解放出来的,这现实,这真理,却具备着一层艺术家在那里面表达出来的意义。”触景生情,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原由和启发,也是起点。在李翔的每一幅写生作品里,都凝聚着画家内心的万千感慨与审美想象,最终呈现的是饱含了激情与创造力的鲜活之作,与远离自然,脱离自我感受的作品相比,有着更生动、耐人寻味的表现力。

    李翔的作品在色彩语言上很有特色,既不是传统的大小青绿,亦不是对比强烈的重彩山水,而是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从而形成了独特自我的中国画色彩语言,呈现出植物色的清新淡雅。在这方面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,进行了大量的实践,认为色彩直接牵扯到科学,西方一直在研究色彩,文艺复兴解决了造型问题,但是还没有解决色彩问题,直到两三百年以后,印象派解决了色彩问题,因为那时候的科学足够发达了,首先解决了光的问题,分析了光是怎么形成的,包括分析色谱,印象派根据科学原理到室外写生,于是就解决了室外光色彩的问题,从此掀开了印象派光辉的一页。中国古代绘画只要求随类赋彩,所以色彩一直是弱项。李翔完全跳出古人的思维局限,借用西方色彩观念的合理元素,把它转化为符合中国哲学思维的表现形式。他的作品常以独特的色彩表现为主体,合理借鉴西方色彩的某些特点,通过光色的变幻和中国植物色彩的嵌入,使画面如云烟浮游,如诗般流淌,浅浅的绿色氤氲了山水草木的清新气息。画中那大片的绿,像是覆盖了春天的色彩,代表了生命的存在和勃勃的生机。只是它并不那么醒目和耀眼,而是温润柔和地将山水表现得清淡而又朦胧。这种以淡彩为主的审美形式,既突显了色彩的主要位置,也起到了以色当墨的作用。同时,他又凭借色彩的微妙变化,加强了画面的丰富性,使作品呈现出全新的艺术表现力。特别是近期的山水画,更具虚化,更显朦胧,似天地化合为一之感。


李翔-《秀色祥云》180cmX180cm--2015年.jpg


李翔 《秀色祥云》

    在造型方面,李翔同样吸收了西方的造型理念,将西方造型和中国写意适度地结合起来。他的画尽管是平面化的,但是焦点透视和平面透视都巧妙融合在里面了。他认为200年前的文艺复兴把造型解决了,靠的是科学、解剖、透视这些东西,而中国没有那么严格的推理和研究,所以就一直在以线造型的框架中徘徊。当代山水画就应该将西方的造型吸收过来,结合中国的笔墨形式,演绎为当代山水画独特的造型。他的作品改变了古代山水的既有程式,从视角到构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营造出颇具个性的山水之貌。这种个性化的表现,代表了画家的革新精神,不仅丰富了当代山水的表现形式,而且打破了传统笔墨的局限性,为山水画的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。

    李翔的淡彩山水画,可以说是当代画家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,蕴含了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、笔墨和西方造型、色彩的全面理解。他以科学的观察方法,构建山水的精气神,拓宽传统绘画的审美范畴。但是无论怎样变化,都以李翔的审美体验为中心,色彩、造型、构成、书法、笔墨都是为内心感受而服务的。画家正是抓住了艺术的本要素,实现了传统笔墨的延续和创新。


李翔-《版纳山水八条屏》--136cmX68cmX4--2015年-国画.jpg


李翔 《版纳山水八条屏》

分享到:
上一篇:刘洪彪
下一篇:杨国春
工委简介  |   组织机构  |   新闻资讯  |   艺术天地  |   培训基地  |   会员单位  |   个人会员  |   工委刊物  |   入会申请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|  
地址: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7号207      电话:010-63012099     传真:010-63012099    京ICP备06030506号-15